新会司前有150快餐
你听说过吗?新会司前这个地方,居然搞出了150块钱的快餐!哎,别急着翻白眼,这可不是普通的外卖盒饭。2025年3月25号,我蹲点了一整天,就为了搞明白——这价格到底是不是智商税?还是说,咱们打工人终于能实现“吃饭自由”了?
说来也巧,上个月有个网友在本地论坛吐槽:“现在吃碗牛杂都要40块,不如去抢!”结果底下突然冒出条评论:“司前路口新开的快餐店,三荤两素150管饱。”好家伙,一石激起千层浪,第二天店门口就排起了长龙。
老板阿强是本地人,四十来岁皮肤黝黑,说话带着浓重的陈皮味口音:“我原先开大排档的,疫情那会儿差点关门。现在就想做点实在的,街坊们吃得起最重要。”他边说边颠勺,锅里腾起的火焰差点燎着摄像机的镜头。
先别急着说贵,咱们算笔账:- 现宰土猪肉(每天凌晨4点去屠宰场拉货)- 现捞海鲜(门口就是咸淡水交汇的潭江)- 有机时蔬(跟附近农场签了直供协议)- 免费续饭(用的是丝苗米,电饭煲24小时开着)- 例汤任装(真材实料的猪骨汤,不是洗锅水)
我那天点的套餐是这样的:陈皮骨+白灼沙虾+豉汁黄鳝+蒜蓉菜心+蚝油生菜。你猜怎么着?虾线都挑干净了,黄鳝现杀现做,连陈皮都是自家晒了五年的货色。隔壁桌的阿伯边吃边念叨:“比我老婆做的还讲究!”
说实话,刚开始我也觉得悬。但跟后厨的帮工聊了才知道,人家玩的是“薄利多销+本地供应链”:1. 不用外卖平台,省下20%抽成2. 跟养猪场签了对赌协议,肉价波动不愁3. 店面是自家老宅改建,没租金压力4. 每天限量200份,下午两点准时收档
老板娘阿珍偷偷跟我说:“刚开始天天亏,后来街坊们自发在抖音发视频,现在周末还要提前三天预约呢。”说着掏出手机给我看,嚯!某条探店视频已经破了50万点赞。
“刚开始嫌贵,后来发现去茶楼随便点点心都不止这个数。”住在玉台寺附近的李小姐每周带爸妈来吃三次,“关键是吃得放心,上次我女儿过敏,老板连用了哪家酱油都查得明明白白。”
但也有不同声音。开网约车的老王就抱怨:“我们跑车的哪有时间坐下来慢慢吃?要是能出个简装版就更好了。”这话被阿强听见了,他搓着手笑:“正在研发车载快餐盒,保准汤汁不洒!”
要我说啊,这事儿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它打破了“便宜没好货”的魔咒。现在满大街的网红店,动不动搞什么分子料理、沉浸式用餐,反倒忘了吃饭最根本的需求。司前这150快餐能火,说白了就是回归本质:食材新鲜、分量实在、服务有人情味。
不过也有隐忧,最近已经看到有模仿者打出“138元超值套餐”的招牌。要是一直打价格战,迟早又回到用地沟油的老路上。希望阿强他们能挺住,给餐饮业打个样——赚钱和良心本来就不该是对立面。
最后插播个彩蛋:我打包剩菜回家喂猫,结果邻居家的橘猫闻着味翻墙过来抢食。看来这150块的快餐,连喵星人都认证了!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