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山区站巷子的在哪?这条老街藏着多少上海人的回忆
"哎,你说那个站巷子到底在宝山哪个角落啊?"最近不少老上海人都在打听这事儿。说来也怪,2025年3月25号这天,朋友圈突然被这条老街刷屏了。原来是被列入市级保护名单的百年老巷,突然成了网红打卡地。今儿咱们就好好唠唠这个神秘的老街巷。
🗺️#寻根问底 站巷子到底在哪儿?要说清楚这个,得先掏出手机地图。在宝山友谊路街道,紧挨着3号线宝杨路站东侧,有条南北向的窄巷子。你别说,现在年轻人管这儿叫"站巷子",其实官方路牌写的是"站前巷",不过老百姓叫顺嘴了都喊站巷子。
这里藏着个冷知识:1908年淞沪铁路通车时,现在的宝杨路站位置就是当年临时停靠点。站前巷就是那时候挑夫们踩出来的小路,算下来足有117年历史了。去年文物普查时,专家在巷口砖墙上发现了民国时期的商号招牌,这才让它突然火起来。
🍜#烟火人间 巷子里的活色生香早上七点的站巷子最带劲!张阿婆的粢饭团摊子前排着队,刚出笼的糯米冒着热气。她家祖传的木桶蒸笼,据说比巷子年纪还大。"三块五一个,加肉松加蛋黄五块",这价格在2025年的上海,简直像穿越回十年前。
往里走二十步,王师傅的修鞋摊还支着蓝布伞。他说:"现在年轻人鞋子不穿坏就扔,我这手艺快绝种咯。"话是这么说,每天还是有老顾客拎着旧皮鞋来找他。最绝的是巷尾李爷的剃头铺,至今用着民国时期的铸铁理发椅,剪个平头还是收15块。
🏗️#新旧碰撞 未来怎么走?听说区里要投800万做保护性改造,这事儿在街坊群里炸开锅了。开水果店的老周担心:"别整得跟田子坊似的,租金涨了咱们可待不住。"在附近写字楼上班的90后小陈倒是期待:"要是能保留老味道,再加点文创元素就好了。"
规划局的人上周来调研,带着三维扫描仪把整条巷子数字化。负责的老王透露:"打算做可拆卸的玻璃雨廊,既挡雨又不破坏老墙面。"最让人惊喜的是,地铁19号线延伸段2026年开通后,这里要建个"时空走廊"展馆,用全息投影还原百年街景。
🛠️#独家探秘 我眼中的站巷子说实话,第一次来站巷子真会迷路。七拐八弯的支巷像毛细血管,冷不丁冒出个老虎灶茶馆,或者藏着民国建筑的山墙。那天碰到个穿汉服的姑娘在拍vlog,她说这里的青砖墙当背景,"比影视城真实多了"。
有个细节特别戳我:巷子里的晾衣杆还是竹制的,衣服在风里晃悠的样子,跟三十年前弄堂里一模一样。不过现在多了新风景——网红咖啡店把外摆区摆在老裁缝店门口,穿旗袍的阿姨和拿单反的小年轻居然能聊到一块去。
站在2025年的春天看这条老巷,它像块活着的城市化石。你说它土吧,墙根底下冒出来的智能垃圾分类箱会提醒你"厨余垃圾请破袋";你说它新潮吧,转个弯又能看见阿公坐在藤椅上看报纸。或许这就是上海最迷人的地方——永远能在旧时光里,长出新故事。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