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南宁五一路站女:一场改变城市记忆的温暖风暴
(手指敲着键盘停顿三秒)哎你说奇不奇怪?咱们南宁五一路地铁站以前就是个普通换乘点,怎么突然就成了全国热搜话题?这事儿还得从2025年3月25号下午三点说起...
那天我刚刷完市民卡出站,突然发现闸机口围了二十多号人。踮脚一看——好家伙!七八个穿着壮族服饰的姑娘正在教老年人用智能导航。后来才知道,这就是"五一路站女"的雏形。她们每天下午三点雷打不动出现,干的都是些"鸡毛蒜皮"的事:
(挠头)你可能会问:这不就是志愿者吗?嘿!要这么简单还能上热搜?这事儿玄机可多了去了...
跟负责人阿珍姐聊了俩小时我才搞明白。原来2024年底南宁搞"地铁站活化计划",五一路站被选中试点。刚开始半年确实冷清,转折点出现在今年元宵节——有个大学生在这搞了场"地铁站音乐会",结果人流量直接翻三倍!
(拍大腿)说到这儿你懂了吧?现在这群姑娘干的,就是把这种偶然变成日常。"我们不要网红打卡点,要的是街坊们的客厅",阿珍姐这句话我记到现在。
(掏出录音笔)采访到李婷时,她正蹲着给流浪猫喂食。这个1998年出生的策划人说了个大实话:"说白了我们就干三件事——把陌生人变熟人,把过客变常客,把地铁站变会客厅。"
她团队搞了个"十分钟便民圈":从地铁刷卡开始算,十分钟内能解决你80%的日常需求。修裤脚、配钥匙、改衣服这些"消失的老手艺",现在全在地铁商业街复活了。
这事儿让我想起去年中山路改造的争议。五一路站的做法倒是另辟蹊径——他们搞的是"软装修"。举个栗子:- 把安检口改成"南宁记忆展览角"- 自动扶梯旁装了声控壮语教学屏- 连垃圾桶都画着本地画家创作的南宁十二时辰
(托腮思考)你说这些改动花了多少钱?李婷神秘兮兮比了个"三"——不是三百万,是三十万!主要花在请社区老人当顾问上了。
临走前我逮着地铁站长问了句实在话:"您不怕其他站点照抄吗?"老头嘿嘿一笑:"巴不得呢!不过得先解决三个难题..."说着掰起手指头:1️⃣ 怎么找到既懂城市又懂年轻人的团队2️⃣ 如何平衡商业服务和公益属性3️⃣ 最关键——能不能让街坊们真当自己家
(关掉录音设备)说实话,看着那些坐在站厅藤椅上唠嗑的阿公阿婆,我突然明白个理儿——城市更新最缺的不是钱,是那份愿意慢下来等人情味生长的心气。就像五一路站女们常说的那句:"急乜嘢?饮杯凉茶先啦!"(粤语:急什么?先喝杯凉茶!)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