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峰西站桥头还有叫客的?2025年这事儿咋样了
你听说过西峰西站桥头的“叫客”吗?就是那群站在路边喊“走不走”“差一位”的司机。哎对,就是他们!2025年3月25号这天,我专门跑去现场看了一圈——嚯,这场景跟三年前比,还真有点意思。
早上九点半,西峰西站刚下过雨,空气里还带着湿气。刚出站口,耳朵里就钻进熟悉的吆喝声:“去城南的这边走!”“马上发车,差一位!”不过仔细一瞧,这些司机手里都举着个二维码牌子,边喊边晃手机。
有个穿皮夹克的大哥特显眼,逮着人就喊:“扫码看路线,绝对不绕路!”我凑过去假装问路,他立马掏出手机:“大兄弟你看,我这小程序能实时查车,比网约车便宜两块!”好家伙,现在连“黑车”都搞互联网+了?
在桥头报刊亭买了瓶水,跟老板老张聊起来。这老爷子在这儿守了二十年摊,见证了整个叫客江湖的变迁。“早年间他们拿报纸卷成喇叭喊,现在都搞直播拉客了。”老张嘬了口茶缸子,指指对面举着自拍杆的年轻人,“瞧见没?那个小年轻上午拉客,下午直播带货,说这叫‘流量变现’。”
不过老张也叹气:“上个月刚装的新摄像头,抓拍违停一抓一个准。现在这些司机都学精了,车停五百米外,人过来拉客。”说着他忽然压低声音:“听说最近要搞啥AI识别系统,这些人的日子怕是...”
我随机拦了十几个路人做调查,发现这事儿真不简单:- 方便是真方便:拖着大箱子的王大姐说:“出站走两步就能上车,谁愿意等半小时网约车?”- 便宜有竞争力:学生模样的小伙掏出手机对比:“到大学城拼车15块,滴滴要22呢!”- 灵活应对检查:穿制服的清洁工阿姨偷偷说:“他们现在有七八个微信群,协管员一来,群里马上发警报”
不过也有糟心事。开小超市的李老板吐槽:“上礼拜有个老太太被多收了20块,说是‘夜间服务费’,可那会儿才晚上七点!”
翻翻交通局刚发的《2025第一季度简报》,发现几个关键数据:1. 西站周边新增3个正规拼车点2. 网约车等候时间同比缩短40%3. 叫客相关投诉下降至每月5起(三年前是月均32起)
最逗的是,现在有些“前叫客”转正了。碰到个开新能源车的刘师傅,他乐呵呵地说:“咱现在挂靠正规平台,不用躲猫猫了。您看我这车,还能给手机无线充电!”
说实话,叫客存在这么多年,硬堵肯定没戏。你看现在:- 有司机开始穿反光背心维持排队秩序- 部分人考了网约车资格证转正- 年轻人搞起“顺风车信息站”的自助平台
这不比单纯驱赶强?上个月去隔壁市出差,人家高铁站的共享候车区就搞得挺好——既规范了秩序,又保留了拼车的便利性。要我说啊,这事儿说到底还是得:- 给灵活就业留条路- 用技术手段规范服务- 老百姓得实惠最重要
转悠到下午四点准备撤,突然听见个老司机在教徒弟:“记着啊,现在不能喊‘马上走’,得说‘三分钟内出发’。”嘿,您听听,这时间管理够精准的!要我说,西峰西站这出戏,保不齐哪天能写成商学院的经典案例呢。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