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石牌村快餐:城中村的烟火气能扛住时代洪流吗?
哎你听说了吗?最近石牌村那些10块钱管饱的快餐摊,居然被推上了风口浪尖!就在2025年3月25号这天,我在村口烧腊店啃着叉烧饭的时候,突然发现墙上贴着张告示——"即日起烧鸭饭涨价2元"。嚯,这下可把街坊们急得直跳脚,毕竟这地方可是出了名的"打工人食堂"啊。
要说这石牌村的快餐江湖,那真是卧虎藏龙。从凌晨五点就开始飘香的肠粉摊,到半夜两点还在营业的炒粉档,整条街就跟开了挂似的,365天不打烊。有个在这送了五年外卖的小哥跟我算过账:光是卖牛杂的陈记,每天能卖出去300多碗,这数字搁在CBD商圈都算能打的。
不过现在情况有点微妙。最近三个月,我发现好些老店都在悄悄换菜单:- ✅ 烧腊双拼饭从12块涨到15块- ✅ 例汤里的真材实料变"海带开会"- ✅ 连免费加饭都要看老板眼色了
这事儿得从根上捋。那天我在"芳姨快餐"边扒饭边跟她唠嗑,六十岁的老板娘掰着手指给我算:"我这铺面月租今年涨了30%,煤气费比三年前贵了一倍,连葱姜蒜都要论根买了..."说着往我碗里多扣了勺卤汁,"但街坊来吃饭,总不能让人饿着肚子走吧?"
说起来你可能不信,石牌村现存87家快餐店里,有41家都是开了十年以上的老字号。就像村口的"旺记煲仔饭",老板二十年如一日守着那个焦香四溢的砂锅,连抖音网红来探店都坚持不搞"手机先吃"那套。
现在问题来了——明明客流量没少,怎么店家都说活不下去了?我特意跟着菜贩阿强的三轮车摸到江南市场,好家伙!生菜批发价涨到4块/斤,连姜都要15块一斤。更绝的是,有个卖猪肉的老板偷偷跟我说:"现在菜市场收摊位费的大爷,都开始用数字人民币收款了,你说这世道..."
不过话说回来,城中村改造确实让情况雪上加霜。上个月刚拆掉的牌坊边上,原来有家做了十八年的牛杂摊。拆迁那天,五十多岁的张叔抱着他的老汤锅蹲在废墟旁,那场景看得人心里直发酸。
我跟在石牌村住了三十年的李伯聊这个事,他嘬着双喜烟说了句大实话:"以前是'揾食艰难',现在是'揾铺面比揾对象还难'。"这话虽然糙,但理不糙。现在年轻人来吃饭都爱问"能开发票吗?",搞得好多老店不得不挂靠外卖平台。
不过也有聪明的店家开始转型。就像巷子深处的"靓姐炖品",最近搞了个"盲盒汤盅",38块钱能喝到随机搭配的滋补汤水。你别说,这招还真吸引了不少95后小白领来打卡。
站在天河路的摩天大楼往下看,石牌村就像块倔强的补丁嵌在CBD边上。那些冒着热气的快餐摊,不仅是打工人的能量补给站,更像是这座城市最后的烟火气防波堤。要我说啊,这涨价风波未必是坏事——至少让更多人意识到,守护这些市井味道,就跟保护老城区的骑楼一样重要。下次你来吃饭,不妨多跟老板唠两句嗑,说不定能听到比菜谱更精彩的人生故事呢!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