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都出来卖了 这届年轻人到底在折腾啥?

2025-04-05 06:01:26 | 来源:上次师更新闻网
小字号

00后都出来卖了 这届年轻人到底在折腾啥?

"哎你听说了吗?现在00后都出来卖了!"最近这句话在街头巷尾传得沸沸扬扬。2025年3月25日这天,我在北京朝阳大悦城亲眼见证了一场特别的"卖货"现场:十几个扎着彩色脏辫的年轻人席地而坐,面前摆着自制耳环、手绘帆布包,甚至还有人在卖自己写的诗。这究竟是怎么回事?让我们把时间倒回三个月前...

💰 【钱途光明还是生存压力?】要说这事儿得从去年双十一说起。当时某直播平台突然冒出个00后主播"小七",专卖自己用废旧手机壳改装的潮流单品。你猜怎么着?开播半小时就卖出2000多单!这下可好,就跟捅了马蜂窝似的,各大高校突然冒出无数个"小七"。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3月,全国18-24岁年轻人中:- 60%尝试过"卖东西"副业- 40%月收入过万- 最热门的五大品类:手作饰品、二手改造、知识付费、虚拟陪伴、技能教学

不过这事儿吧,还真不能简单用"赚钱"俩字概括。我在清华大学门口采访到的大二女生小雅就说:"卖自己做的树脂耳环,可比在奶茶店打工有意思多了!"她边说边给我看手机里的订单——嚯,连马来西亚的客户都有!


🛠️ 【是创业还是过家家?】现在争议最大的,要数这种"小打小闹"算不算正经工作。我专门蹲点了上海大学城的周末市集,发现个有趣现象:00后摊主们基本不用二维码收款,反而更爱用现金交易。"亲手把钱交给客人,这才叫买卖嘛!"戴着渔夫帽的摊主阿泽这么解释。

不过专家们可操碎了心。经济学教授王立明在《新经济观察》里写:"这种碎片化交易模式,说好听叫灵活就业,说难听就是..."哎您自己品。但00后们显然不吃这套,他们发明了个新词叫"微创业"——说白了就是小成本试错,成了当事业,黄了当体验。


🤔 【到底在卖什么?】最让我震惊的是,现在年轻人卖的东西越来越玄乎。在杭州的创业园区,我遇到个叫"记忆贩卖局"的团队。他们干吗的?帮客户把分手信、旧情书做成电子NFT!创始人小林理直气壮:"现在人缺的不是物质,是情感寄托!"

还有更绝的。广州00后阿Ken开发了"技能盲盒"小程序,用户花99块能随机获得陪聊、代写情书、教广场舞等服务。你别说,上线两个月就积累了50万用户!


👀 【老一辈看不懂的新玩法】要说代际差异,那真是比马里亚纳海沟还深。我采访过几个70后家长,听到最多的话是:"这不就是摆地摊吗?"但年轻人可不服气。在成都春熙路的"创意集市",每个摊位都跟艺术展似的,有个卖二手游戏装备的摊主甚至搞了个"元宇宙体验区"。

更有意思的是交易方式。现在00后流行"以物易物+"——拿自己画的插画换摄影服务,用手工蛋糕换编程课。用他们的话说:"钱只是个中间商,我们要跳过这个环节!"


🎯 【个人观点时间】说实在的,刚开始我也觉得这就是小孩子过家家。但跟了十几个案例后,发现这事儿还真不简单。这代年轻人把"卖"玩出了新高度,本质上是在重构商业逻辑。他们不在乎"规模化",反而追求"个性化";不迷信"大品牌",更相信"真人推荐"。

不过得泼盆冷水——这种模式就像走钢丝,玩得好是创新,玩脱了就是瞎折腾。特别是最近曝出的几起"虚拟陪聊诈骗案",给整个圈子蒙上了阴影。所以说啊,创新可以,底线不能丢。


最后说个真实故事。上周我在深圳遇到个00后姑娘,她把自己的考研笔记做成"知识罐头"在卖。问她为啥不直接卖电子版,她眨眨眼说:"纸质版翻页的沙沙声,才是知识的温度啊!"您品,您细品,这届年轻人,还真不能小瞧了。


(责编:admin)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