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未央区吉祥村:老城厢里蹚出新路子

2025-04-05 04:02:50 | 来源:这巷游后新闻网
小字号

西安市未央区吉祥村:老城厢里蹚出新路子

哎您说说,这年头哪还有城中村能上热搜的?可就在昨天,2025年3月25号,西安未央区吉祥村突然火出圈了。朋友圈里到处都在转他们村的改造视频,连北京的朋友都发消息问我:"你们西安那个吉祥村,真像视频里说的那么神?"

💡【老村新事】当青砖灰瓦遇上电子门禁

要说吉祥村这波改造,还真不是拍脑门的主意。去年开春村委会搞了个"村民吐槽大会",八十多岁的王奶奶拄着拐杖就开炮:"咱这巷子窄得救护车都进不来,真要有个三长两短..."话没说完,满屋子人都跟着点头。

您猜后来咋着?现在村里每条巷道都装了智能应急通道,平常是居民歇脚的石凳,遇到紧急情况,手机APP一按,三十秒就能清出三米宽的救命通道。上周三面馆李老板急性阑尾炎,从拨打120到送进手术室,拢共就用了18分钟——搁以前,光等担架队就得半小时。


🏗️【拆与建的辩证法】老张家的三层小楼变形记

要说改造最难啃的骨头,还得数村民自建房。老张家那栋三层小楼,二十年前加盖的彩钢瓦房顶早就锈得跟抽象画似的。改造队来量房那天,老张媳妇抱着门框不撒手:"动我家房子?除非从我身上碾过去!"

结果您猜怎么着?设计师把老张年轻时当兵的照片做成了马赛克艺术墙,现在成了网红打卡点。二楼改造成了共享办公空间,三楼的阳光房种满了多肉植物,周末对外开放卖咖啡。老张悄悄跟我说:"现在每月租金比过去多挣三千,就是这拿铁味儿我实在喝不惯..."


🌳【绿荫里的经济学】王婶的菜摊变形记

要说最接地气的改造,还得看村口的便民市场。以前王婶摆摊卖菜,冬天裹着军大衣还打哆嗦,夏天得打把破伞防中暑。现在市场顶上装了可伸缩光伏板,地面铺着会发热的青石板。最绝的是每个摊位都连着冷链仓库,卖不完的菜直接存冷库,第二天照样新鲜。

前两天我去买韭菜,王婶边扫码边念叨:"这电子秤比我家闺女还灵,少找两毛钱它都不干!"说着从冰柜里掏出瓶冰峰,"送你喝的,现在用电不要钱,可劲儿造!"


📱【掌上村委会】00后村官小刘的绝活

要说这场改造的灵魂人物,得数去年考进来的大学生村官刘洋。这小子戴着黑框眼镜,整天捧着个平板电脑在村里转悠。他搞的那个"吉祥云"小程序,把交水电费、报修、投票这些事儿全搬到了手机上。

最有意思的是"空中四合院"功能,七十多岁的赵大爷都会用AR眼镜看改造效果图了。上周开村民大会,老爷子戴着眼镜手舞足蹈:"我要把院墙改成汉瓦纹的,对,就是电视里未央宫那种!"


🤔【我的观察眼】老城改造的"吉祥答案"

说实在的,这些年见过太多"千村一面"的改造项目。吉祥村最让我服气的是他们把握住了三个关键点:

  1. 要面子更要里子:既保留了关中民居的挑檐青砖,又在墙里预埋了5G管线
  2. 老传统接新地气:社火表演改成了沉浸式剧场,非遗剪纸做成了文创盲盒
  3. 算小账更算大账:每家每户的改造方案都有三个版本可选,政府补贴能用在哪写得明明白白

不过也有村民跟我嘀咕:"现在房租涨了,常来的老主顾会不会嫌贵?"这话倒是提醒我们,城中村改造不能光盯着硬件升级,那些维系了十几二十年的市井温情,才是最难复制的软实力。

站在村口新修的观景台上,看着夕阳给青砖墙镀上金边,突然想起改造前那个逼仄杂乱的吉祥村。这老村就像个褪了色的八仙桌,擦去积灰,修整榫卯,再摆上时新的茶具——老物件照样能泡出新味道。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责编:admin)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