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的电话号码 联系电话:2025年这波操作到底算不算越界?
你有没有想过,随手就能拿到美女电话的日子真的来了?就在上周二(2025年3月25日),杭州某科技公司突然上线了个叫「闪联」的服务,号称能通过人脸识别秒查陌生人联系方式。消息一出,朋友圈直接炸锅——有人拍手叫好说解决社恐难题,也有人跳脚骂侵犯隐私。这事儿整得,比过年抢红包还热闹!
这事儿得从钱塘江边的咖啡店说起。当时有个穿汉服的小姐姐正直播,突然被路人甲拦住要电话。人家还没开口呢,这哥们儿直接掏出手机扫了人家脸,三秒后弹出个带手机号的资料卡。小姐姐当场报警,警察来了一查才发现,这男的根本没下载过啥特殊APP,用的就是手机自带摄像头。
后来记者跑去「闪联」公司采访,技术总监老张挠着头说:「我们初衷是帮内向的人搭讪,谁知道会闹成这样......」这话听着就跟外卖小哥说「我以为您家狗爱吃辣」似的,让人哭笑不得。
说白了,这套系统就是靠着:1. 十亿级人脸数据库(据说整合了社交平台公开照片)2. 实时地理围栏(500米内自动触发)3. 动态权限破解(能绕过部分手机隐私设置)
不过最要命的是那个「智能关系推测」功能,能根据你们的共同好友、消费记录这些,算出你们「匹配度」。有网友实测,在西湖边对着苏堤扫了十分钟,居然把十年前暗恋的班花号码给扫出来了!这操作,简直比老妈偷看日记还精准。
现在网上吵得最凶的就是这几个问题:- 「公开信息算不算隐私?」 🌟- 「扫码前要不要人脸打码?」 📌- 「遇到恶意骚扰能不能追溯?」 🔍
举个真实案例:上海有个程序员小哥,因为在地铁上被十几个陌生人扫出电话,三天收到200条交友短信。后来发现,是他半年前参加电竞比赛的照片被收录进数据库了。这事儿闹的,现在他出门都得戴京剧脸谱口罩。
我特意扒拉了应用商店的下载数据,发现个有意思的现象:- 25-35岁男性占比68%- 每日使用高峰在晚上9-11点- 高校周边使用率是商务区的3倍
不过也有反常识的案例。北京朝阳区有位王先生,用这功能找回了二十年前分手的初恋。俩人现在合伙开了家面馆,门口挂着「扫码吃面打八折」的牌子,反倒成了网红打卡点。
说实在的,我觉着这事儿就像让三岁小孩玩菜刀。技术本身没毛病,但得有个「安全锁」才行。比如:1. 必须双方都开通服务才能查2. 每天扫码上限设为3次3. 设置「隐身模式」开关
昨天我还看见个大爷在公园里,拿着手机对广场舞阿姨们挨个扫。这要是不管管,保不齐明天相亲角的大妈们得举着二维码挂牌子:「直接扫!别废话!」
结尾说句掏心窝的话:现在连狗都有电子项圈定位了,人活得透明点好像也没毛病?但关键是这个透明程度得自己说了算。就像夏天穿短裤可以,但不能让人随便掀裤腿看吧?未来到底会咋样?咱们边走边看呗!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