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北鸡婆店:从街边小摊到网红打卡地的逆袭之路
🔥 鸡婆店到底是个啥?
"哎你听说过浦北鸡婆店没?"最近在广西人的朋友圈里,这句话都快成接头暗号了。2025年3月25号这天,我蹲在南宁中山路夜市口嗦粉的时候,连着被三拨人问路要找这家店。说真的,半年前这还只是个浦北县菜市场后门的小档口,现在居然火到要排两小时队才能吃上?
🍗 凌晨三点半的烟火气
要说这鸡婆店的发家史,得从老板娘李春梅凌晨三点半的闹钟说起。去年十月她盘下铺面时,街坊都说她疯癫——巴掌大的店面,摆着五张塑料凳,门口还挂着个歪歪扭扭的"秘制盐焗鸡"招牌。可谁能想到,就凭着她从外婆那偷学的二十三味中草药配方,硬是把街坊邻居的胃给拴住了。
"阿妹你看这个鸡皮,"李大姐扯着大嗓门,手上麻利地撕开刚出锅的盐焗鸡,"金黄透亮像琥珀似的,咬下去咔嚓脆响,里头汁水飚得比喷泉还猛!"这话说得夸张,但吃过的人都知道,她家鸡确实有个绝活——冷吃热吃都入味,隔夜更香。
🤔 为啥突然就火了?
你可能会问:广西做盐焗鸡的没有一千也有八百,凭啥她家能出圈?这背后啊,其实有个挺有意思的故事。今年春节前,有个美食博主走错路误打误撞进了店,随手拍的短视频居然破了百万播放。评论区炸出好多浦北老乡,你一句我一句把陈年旧事都抖搂出来了:
更绝的是,有眼尖网友发现,墙上贴着张泛黄的奖状——"1988年浦北民间美食大赛特等奖"。嚯!这年头谁家店里要没点历史故事,都不好意思当网红。
💡 传统手艺碰上新玩法
现在的浦北鸡婆店可不止卖鸡了。走进新装修的二层小楼,你会看见:
1️⃣ 明档厨房里五口巨型砂锅咕嘟冒气
2️⃣ 墙上挂着顾客手写的"吃鸡心得"便利贴
3️⃣ 收银台旁边摆着真空包装的伴手礼
最让我吃惊的是,他们居然开发了"盲盒鸡"——随机搭配鸡胗、鸡爪、鸡翅的组合装,年轻人抢着要,说比拆泡泡玛特还刺激。
不过也有老客嘀咕:"现在日卖三百只鸡,味道还能跟以前一样?"李大姐倒是实在人,当着我的面舀起一勺卤水:"看见没?这锅老汤里沉着的料包,还是我阿婆当年缝的粗麻布袋。机器能代替人手翻锅吗?温度计能测得出火候吗?"这话说得,连隔壁卖酸嘢的摊主都直点头。
🛵 一只鸡带火一条街
现在走到浦北解放路,整条街都跟着沾光。斜对面的糖水铺推出了"鸡油饭配绿豆沙"套餐,路口修车摊老大爷都学会用普通话喊"美团取餐这边扫码"。更夸张的是,上个月县旅游局的公告牌上,浦北鸡婆店竟然排在了五皇山景区前面!
要说这网红经济真是魔幻,前阵子省商务厅来考察,拿着计算器啪啪一按:单店日销售额突破5万,带动周边商户营收增长40%。要我说啊,这哪是卖鸡,分明是搞了场美食界的"农村包围城市"。
👂 街坊怎么说?
"以前觉得做餐饮就要去大城市闯,现在家门口就能当网红。"在店里帮忙的00后小妹边打包边说。这话让我想起十年前采访过的老字号,好多都困在"传男不传女"的规矩里。反观浦北鸡婆店,女儿学新媒体运营,女婿管物流配送,女婿的堂弟搞直播带货——一家店盘活整个家族产业链,这路子走得比高铁还快。
不过也有人担心:"现在分店开到第五家了,可别变成第二个某师傅泡面啊。"这话在理,但看着李大姐凌晨四点还在亲自调卤水的背影,我倒觉得这份坚持比什么秘方都珍贵。毕竟在餐饮江湖里,能红一时靠运气,能红十年靠的全是真功夫。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