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火车站站街:城市治理的温暖转身还是难题待解?

2025-04-05 06:32:06 | 来源:平店啪啪新闻网
小字号

南昌火车站站街:城市治理的温暖转身还是难题待解?

你见过凌晨四点的南昌火车站吗?🌙 站前广场上除了零星几个拖着行李箱的旅客,还有一群裹着棉袄、缩在角落的“守夜人”。他们蹲在台阶旁,脚边摆着塑料布包裹的零碎商品,或是举着“住宿50元”的纸牌。2025年3月25日,当我跟着南昌市综合执法局的夜巡车来到这里时,突然意识到——这些被称作“站街”的群体,正在成为观察城市治理的显微镜


🚨 站街现象:生存本能还是管理漏洞?

“大姐,您这橘子甜不甜?”我蹲在一位头发花白的摊主面前。她熟练地掰开橘子递给我:“尝尝!自家种的,卖完这筐就能给孙子交书本费了。”聊天得知,63岁的张大姐每天凌晨2点坐首班公交进城,就为躲开白天的市容检查。像她这样的“游击队员”,火车站周边至少有200人

为什么屡禁不止?说白了就三个字:- 💰 经济压力:2025年南昌一季度灵活就业者占比达17%- 🚪 就业门槛:超六成摊贩仅有小学文化- ⏳ 时间差战术:夜间执勤力量比白天少40%


🛠️ 新政实验:给黑夜装上温柔护栏

今年初推行的“星火计划”让人眼前一亮。凌晨1点到5点,火车站西侧划出200米“临时疏导区”,摊贩交10元卫生费就能领到反光背心和LED摊位牌。我跟着巡查员老李走了圈,发现不少细节:- 🔋 共享充电区:扫码就能给电子秤充电- 🧹 智能保洁:地面油渍15分钟内自动预警- 📱 电子台账:74%摊贩已注册信用档案

“以前像捉迷藏,现在能坐下喝口热水了。”卖烤红薯的王哥掏出手机,给我看他的3星商户认证,“上个月被投诉缺斤少两,扣分后系统自动锁定了电子秤”。


📈 数据背后的人情账

市统计局3月发布的数据挺有意思:| 指标 | 2024年12月 | 2025年3月 ||---------------|------------|------------|| 治安报警量 | 47起 | 12起 || 环卫成本 | 8.2万元/月 | 5.3万元/月 || 摊贩日均收入 | 86元 | 127元 |

但数字解释不了全部。在临时医疗点,我遇见给老伴买降压药的刘奶奶:“以前买药要跑两公里,现在下楼就能买到正规药店的零拆药,虽然贵两块钱,但救急啊!”


💡 个人观点:城市该有弯腰的智慧

跟访那晚,有个场景让我心头一颤。凌晨三点,执法队员帮卖菜老人收摊时,老人突然掏出个皱巴巴的苹果:“小伙子,这个不卖,送你。”那个在路灯下反光的苹果,比任何政策文件都更直白地提醒我们——治理不是消灭,而是给生存找到体面的出口

南昌的做法未必完美,比如夜间照明不足、付费摊位占比仅35%,但这些试错至少证明:当城市愿意蹲下来倾听,那些蜷缩在阴影里的群体,终会挺直腰杆走进晨光里。


(责编:admin)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