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没有东郊到家了吗
(深呼吸)哎,最近朋友圈突然炸锅了,都在问:"东郊到家APP咋搜不到了?我家马桶堵了找谁啊?" 这事儿还真得好好唠唠。2025年3月25号早上九点,朝阳区白领小李准备预约保洁时,突然发现手机里的蓝色图标不见了...
打开微博热搜榜,#东郊到家疑似跑路#的词条已经飙到第三位。记者现场走访发现,东郊到家总部所在的望京SOHO办公室,前台小姐姐还在淡定接电话:"我们只是系统升级啦~" 但眼尖的网友发现,官网公告栏挂着《服务范围调整通知》,明晃晃写着"暂停北京市五环外区域预约"。
💡关键点来了:1. 服务范围收缩:从全市覆盖变成只接五环内订单2. 合作师傅锐减:原本3000+注册师傅只剩800人接单3. 投诉量激增:3月份退款纠纷同比暴涨230%
(挠头)这事儿透着蹊跷。记者蹲点三天,逮住了正要出门的运营总监老王。他夹着公文包边走边说:"我们这是战略升级!" 原来公司把40%资源转向了企业端服务,最近刚拿下字节跳动总部大楼的年度维护合同。
不过用户张女士不买账:"上周约的家电清洗,师傅迟到三小时还把我家地板划了!" 翻着聊天记录,她给记者看客服的经典回复:"亲,我们正在加急处理呢~"
业内人士老周抽着烟分析:"当年58到家、京东服务这些巨头砸钱抢市场,东郊到家跟着搞9.9元开锁促销,现在成本兜不住了。" 随手划开财务报表,2024年单季度亏损就达到1.2亿。最要命的是,现在北京上门服务师傅时薪涨到80块,比三年前翻了一倍。
📊数据说话:- 2025年家政服务均价:58元/小时(东郊到家仍坚持49元)- 企业客户占比:从15%猛增到52%- 用户增长率:同比下跌67%
家住通州的刘大爷急得直拍大腿:"我家这老小区,现在换个灯泡都得等三天!" 记者在梨园地铁口随机采访,发现年轻人已经开始用新招数——小区微信群现找师傅,价钱还能砍。
不过也有例外。朝阳群众王先生乐呵呵地说:"我发现个宝藏师傅,现在直接微信约,比平台便宜20%!" 说着亮出手机里存的6个不同工种的私人号码。
(突然响起的电话铃声)叮!某竞品公司市场总监偷偷透露:"东郊到家可能要转型做智能硬件了,听说在研发自动清洁机器人。" 这倒不是空穴来风,记者在他们新注册的专利里,确实发现了"基于AI的管道检测装置"。
不过西二旗的程序员小陈吐槽:"上次买的智能马桶修了三次,最后还是老师傅带着扳手搞定的。" 这话倒是点醒众人——科技再发达,有些事儿还真得靠人手解决。
摸着下巴琢磨半天,这事儿得两说。东郊到家收缩战线保利润可以理解,但伤了老用户的心也是事实。现在市面上冒出来不少"小区服务联盟",倒是意外激活了邻里经济。
上周在国贸见到个有趣场景:穿着各平台工服的师傅们,蹲在路边互相介绍私活。这画面莫名让人想起二十年前的劳务市场,只不过现在人人都有智能手机接单了。
(看了眼表)呀,说到这儿突然想起自家冰箱该除冰了。打开手机应用商店,发现排名第一的变成个叫"隔壁老王维修"的APP——点开详情页,开发者署名赫然是"东郊到家(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这波操作,够骚!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