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中附近有做鸡婆街道?2025年这条老街正在上演 变形记

2025-04-04 11:05:32 | 来源:亮指咱能新闻网
小字号

桥中附近有做鸡婆街道?2025年这条老街正在上演 变形记

哎呦喂!最近朋友圈都在疯传"桥中附近有做鸡婆街道",这到底是啥情况?说真的,刚开始听到这个消息,我还以为是哪个无聊网友编的段子。直到3月25号那天,我亲眼看见施工队开进老巷子,嚯!这事儿还真不简单!


🚧【现场直击】鸡婆街的前世今生

要说这"鸡婆街"的来历,本地老居民王大爷蹲在拆迁围挡边跟我唠了半天:"早三十年这儿是养鸡场集散地,家家户户门口摆鸡笼,每天天没亮就'咯咯咯'叫唤,街坊们戏称'鸡婆街',谁成想现在真成官方名字了?"

不过现在的景象可大不一样!我绕着施工围挡转了两圈,发现:- 老平房正在改造成彩绘墙民宿(据说要搞文创街区)- 原本坑洼的水泥路铺上了防滑砖- 转角处新立着智能垃圾分类站💡- 十几家挂着"试营业"招牌的咖啡馆正在装修


🤔【灵魂拷问】改造还是毁灭?

"这不就是赶走老住户搞网红经济吗?"在街口卖凉茶二十年的李婶边收拾摊位边叹气。但负责改造项目的张工头递给我施工图纸时却说:"我们保留了37栋有历史价值的老建筑,还专门给原住民留了15%的商铺优先租赁权。"

有意思的是,我在拆迁办公告栏看到这么组数据:- 原住民回迁率:68%- 新增就业岗位:200+- 公共活动空间扩大:3倍- 预计年接待游客:50万人次


🌟【意外惊喜】年轻人玩出新花样

要说最会整活的还得是年轻人!95后姑娘小林把祖传的裁缝铺改造成"汉服体验馆",上周末刚办了场"穿越鸡婆街"的汉服快闪。她边给客人整理衣领边说:"你猜怎么着?现在每天接待量是以前的十倍!"

更绝的是几个美院学生搞的"墙绘计划",把老墙上的霉斑都画成了艺术图案。我亲眼看见:→ 发霉的墙角变成《星空》油画→ 水管裂缝长出"藤蔓玫瑰"→ 旧电箱变身复古电话亭📞


💡【专家视角】城市更新的AB面

城市规划专家赵教授在改造启动仪式上说:"既要留住烟火气,又要注入新活力,就像做一道回锅肉——老菜新炒,关键在火候。"这话听着玄乎,但翻译成大白话就是:别把老房子全拆了盖玻璃楼,也别原封不动当文物供着

不过餐饮协会的老周私下跟我吐槽:"现在这条街的租金比三年前涨了五倍,我们这些做小生意的,真怕以后连碗云吞面都卖不起价咯!"


🚶【街坊故事】李阿姨的转型记

最让我触动的是62岁的李阿姨,她家祖传的酱油铺愣是被改成了"非遗工坊"。老太太戴着老花镜学直播带货的样子特逗:"家人们看好了啊,这缸酱油晒了整整180天..."结果首播就卖出300多单,现在她逢人就显摆手机订单页面。

但她也跟我说掏心窝子的话:"刚开始听说要改造,整宿整宿睡不着。现在看着年轻人来店里学传统酿酱手艺,突然觉得这老手艺又能传下去了。"


🌈【未来猜想】这条街会变成啥样?

站在刚铺好的青石板路上,我看着脚手架后的夕阳,突然有点恍惚。说真的,谁不想家门口既保留着童年记忆,又能喝到网红奶茶呢?改造项目负责人老陈递给我瓶矿泉水:"明年这时候你再来,保证能看到——"

他掰着手指头数:1️⃣ 屋顶农场种菜养鸡(呼应"鸡婆街"历史)2️⃣ 每月一次的民俗手艺市集3️⃣ 保留原汁原味的"酱油工坊体验区"4️⃣ 智能停车系统解决老城区拥堵


摸着良心说,这种城市更新就像走钢丝——往左偏点就成了假古董商业街,往右偏点又变成冷冰冰的现代建筑。但至少从现在的改造方案看,他们真在努力找平衡点。就像住在街尾的老刘头说的:"甭管叫鸡婆街还是文创街,能让孙子辈还能在这踢毽子、买麦芽糖,我就觉得值!"


(责编:admin)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