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农业生产“三品一标”?实施了一年有哪些成效?
发布时间: 2022-02-24 访问量:7608

差不多在一年前,农业农村部从生产方式角度提出新“三品一标”,即“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

相较于传统“三品一标”侧重对生产经营主体、产地的认证及产品质量的严格把控,新“三品一标”更注重对具体生产过程进行布局、规划,以标准化为大框架,通过制订和实施标准,把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纳入标准生产和标准管理的轨道,重点关注优良种质的创新攻关,加强提升产品品质,同时要强化品牌意识,树立产业链观念,从而实现优质优价,更好地促进产业提档升级、农民增收致富。

(一)
品种培优

粮安天下,种铸基石。强化现代种业,擦亮农业“芯片”,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源头,也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经之路!

在全国种业创新工作推进会上,农业农村部提出,“十四五”时期,要把种业作为农业科技攻关及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点任务,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强化种业科技支撑,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建设现代种业基地,提升知识产权保护及监管治理能力,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现代种业体系。

对于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来讲,特色品种是市场竞争的起点,是创立品牌的源头,是核心竞争力所在。

(二)
品质提升

在新发展阶段,加快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与优质化,确保农产品“安全、优质、营养、健康”,既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目标,也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和需求的重要方面,更是农业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和人民生命健康的重要基础。

中国农业太分散,缺乏组织,难以标准化,品质不稳定。一家一户分散的小生产与消费大市场,以及高度发达的现代商业环境严重矛盾。这个矛盾的解决程度某种意义上决定农业现代化的程度。

福来咨询认为,只有通过技术和管理的加持,构建标准化体系,实现农产品标准化,品质提升才会有保障;同时,通过提升品质,能够倒逼产业升级,保障产业走得更远。

品质背后是科技化、组织化和管理化的水平。这些产业端的基础工作,很多是企业做不了的,特别需要也只能依靠政府主导,否则提品质就容易成为一句空话。

(三)
品牌打造

农业品牌建设是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抓手。现代市场经济,品牌意味着品质的保障和信誉的凝结,是市场主体和区域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世界农业强国也大都是农业品牌强国。

中央高度重视农业品牌建设,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和近几年中央1号文件,都对推进农业品牌化提出了明确要求。要坚持以品牌建设为引领,将其贯穿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过程、各环节,打通农业生产、加工、流通、销售全产业链,向品牌要市场、要质量、要效益。

许多人的农产品品牌观念还停留在种养思维、产品思维和广告设计思维上,品牌普遍缺少灵魂,入眼难入心,容易导致人、财、物浪费,广告传播无实效。

农业品牌建设是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生产全过程、产业各环节和广大市场主体,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共同支持、共同行动。

(四)
标准化生产

推进农业标准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选择,是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有效手段。农业标准化是一项系统工程,通过建立健全标准体系,使农业经营有章可循、有标可依,进而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

国际上把农业标准化水平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的尺度,也把农业标准化水平作为是否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农业现代化不仅要求农产品品种、农业生产技术要标准化,农业生产管理要标准化,还要求农业市场规范、农村经济信息建设也要标准化。

推动新“三品一标”工作,应深刻认识品种、品质、品牌、标准化生产的重要性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强化绿色导向、标准引领和质量安全监管,筑牢种业根基,树立品牌意识,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111111.jpg

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要求,也是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作出的部署。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会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司、市场与信息化司、种植业管理司、种业管理司等司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部署,制定《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行动实施方案》,细化措施,落实责任,推动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取得了积极进展。


一、聚焦重点发力,推进农业生产“三品一标”稳步开局


(一)
初步构建了一套推进机制

加强跨行业、跨领域统筹,上下联动、多方协同的推进机制初步建立。

部内协同推进。建立1个综合协调组,种植、畜牧、渔业3个行业组,种业、品牌、农产品“三品一标”3个领域组,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1+3+3”部内协同推进工作格局。

部省联动推进。指导31个省(区、市)建立由省级农业农村部门负责同志任组长、规划或监管处室牵头、相关处室参与的推进机制,制定实施方案,细化任务清单,形成部省目标同向、措施同力、衔接紧密的工作体系。

市县具体推进。督促市、县两级成立由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工作推进小组,织牢织密推动重点任务落实的工作网络。

(二)
初步探索了一批发展模式

各地立足自身优势,多措并举,吸引资源要素向农业生产“三品一标”聚集,探索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

技术支撑更加有力。福建省集成推广应用“无化学肥料、无化学农药”生态技术,有效提升茶叶、蔬菜等农产品品质。北京市强化基因组学、生物信息等新技术应用,全市5%的农作物完成全基因组深度鉴定,24%以上的农作物构建了DNA指纹数据库,农作物性状在短期内得到快速改良。

金融带动势头良好。山东省创新“强村贷”“惠农e贷”等金融产品,借助“信贷直通车”活动,推动资金投向农业生产“三品一标”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

品牌引领作用明显。甘肃省探索创新“省级‘甘味’公用品牌+市县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商标品牌”品牌营销模式,推广VR、短视频、直播带货等数字化营销,扩大“甘味”系列农产品品牌影响力,引领农业生产“三品一标”在全省铺开。

(三)
初步打造了一批平台载体

以点带面,示范带动更大范围推行农业生产“三品一标”。

标准化生产基地加快建设,遴选确定11个品种109个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试点基地,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按标生产。建设100个绿色生产标准化基地、150个标准化养殖示范场、26个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

全产业链综合园区逐步培育,在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现代农业产业园等,率先选用新品种新技术,全域推进农业生产“三品一标”,全年共打造697个各类综合示范样板。

(四)
培育壮大了一批知名品牌

把品牌打造作为推进农业生产“三品一标”的重要举措,加快创响一批精品区域公用品牌、优质农业企业品牌和特色农产品品牌,让更多农业品牌成为地域名片和金字招牌。

区域公用品牌更亮。推动发布首个品牌行业标准《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指南》,组织实施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中央财政投入7.8亿元,打造245个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蒲江雀舌”“安岳柠檬”等区域公用品牌入选首批中欧互认地理标志产品目录。

企业品牌更响。引导新认定的413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打造企业品牌,“北大荒”“五常大米”“金华火腿”等企业品牌家喻户晓,享誉海内外。

产品品牌更优。以742个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为主体,新认证绿色、有机等农产品2.3万个,总数达到5.9万个。


二、聚合力量推进,扎实开展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行动


(一)
加强顶层设计

坚持高起点高站位谋划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明确“十四五”时期思路目标和重点任务,更高层次、更深领域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规划引领明确方向。将实施农业生产“三品一标”行动纳入《“十四五”全国农业绿色发展规划》重点任务,明确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的实现路径,提升农产品绿色化、特色化和品牌化水平。

建立清单细化任务。以部办公厅名义印发《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建立重点任务清单,明确职责分工,细化到相关司局,落地到重点区域,逐项逐区推进落实。

健全机制压实责任。制定《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行动推进方案》,召开全国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行动现场会,发挥行政推动作用,层层落实责任,有力有序推进。

(二)
推进育种创新

指导各省以种业振兴行动为抓手,围绕农业生产“三品一标”重点品种,整合企业、科研院校等优势科技资源,推进品种培优。

发掘传统品种。结合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指导各省收集保护地方珍稀、濒危和特有品种,开展种质资源特征特性、优异性状基因鉴定,发掘优异种质资源,推动传统种质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四川省挖掘特异性、独占性资源40余份,“达川乌梅”等入选“全国农作物十大优异种质资源”。

复壮老品种。针对地方特色品种开展提纯复壮,提高品种优良率、纯正度和个体产能。天津市复壮小站稻、沙窝萝卜、七里海河蟹等品种,“土字号”“乡字号”特色更加明显。内蒙古自治区复壮乌珠穆沁羊、苏尼特羊等品种,核心种群遗传性能更加纯正。

培育新品种。依托重点种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农业生物育种重大科技项目,实施重点品种遗传改良计划,鼓励种业骨干企业开展新品种攻关。小麦品种烟农1212亩产超过800公斤,耐盐碱大豆品种齐黄34试种最高亩产达302.6公斤。

(三)
聚集资源要素

发挥政策指挥棒作用,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共同推进农业生产“三品一标”。

加大财政支持。协调绿色发展、乡村产业、良种繁育、质量安全等项目资金,对推行农业生产“三品一标”的重点区域和经营主体予以倾斜支持。

创新金融服务。加强与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合作,指导各地探索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贷款、首贷、无还本续贷,探索“银保农互动”,拓宽抵质押物范围,支持推行农业生产“三品一标”。

引导社会投入。联合国家乡村振兴局印发《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农村指引(2021)》,将优良品种选育、标准化基地建设、绿色优质农产品开发、知名品牌创建等纳入社会资本投资13个重点产业和领域,推动构建农业生产“三品一标”多元化资金投入格局。

(四)
强化主体带动

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的带动作用,辐射带动小农户推行农业生产“三品一标”。

培育龙头企业带动。推动认定一批重点推行农业生产“三品一标”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龙头企业,指导各省扶持一批龙头企业与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共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建立健全质量标准体系,提升农产品质量水平和品牌效益。

突出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带动。推动将标准化生产作为示范家庭农场、示范合作社创建条件,引导新评定的1836家示范社选用优质品种、应用先进技术、提升品牌意识,带动小农户按标生产。

加强社会化服务组织带动。以良种统种统收、绿色生产全程托管等为重点,发展壮大以专业服务公司、服务型农民合作社等社会化服务组织。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年服务农作物面积达16.7亿亩次,为推广农业生产“三品一标”发挥重要作用。

(五)
突出示范引领

引导试验示范基地、重点产业、农业园区全面实施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构建点、线、面“三位一体”协同推进格局。

点上突破。在标准化试点基地和示范园区开展农业生产“三品一标”试验示范,严格产地环境、投入品使用、产品加工、储运保鲜等环节管理,大力推广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

线上推动。围绕稻谷、小麦、玉米、大豆等11种重要农产品,打造31条农业全产业链重点链,逐个产业、逐个环节推进,全产业链推动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支持产业集群围绕重要农产品及地方特色农产品,稳定供应链、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

面上示范。加强部省战略合作,先后与广西、安徽、江西、青海等省签署框架协议,率先全省推进农业生产“三品一标”,共建区域性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

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将按照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开展农业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提升行动”要求,围绕保供固安全、振兴畅循环的工作定位,统筹保数量、保多样、保质量,聚焦重点、聚集资源、聚合力量,通过良种示范、标准引领,引导企业建立标准化生产基地,打造知名农业品牌,推进农业全面绿色转型,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素材来源:广西农业农村厅、农业农村部网站